理论物理所在二维相变研究上取得进展
在凝聚态物理中,二维系统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些特性的物理机制,必须全面理解二维体系的相行为。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统计物理方法被用于二维系统的理论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是Kosterlitz和Thouless提出的拓扑相变理论[1],两人因此荣获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解析理论表明,在有限温度下,二维晶体只具有准长程的平移序和长程的键取向序。由于可能存在被称为六角相的中间相[2],二维晶体的熔化过程通常有三种可能的路径:KTHNY理论、类硬盘行为以及常规的固–液相变。因为传统解析理论基于拓扑缺陷的物理图像,而不涉及分子的微观细节, 所以“二维体系如何熔化”这一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随着实验手段和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详尽的研究使人们对焓主导(相互作用点粒子)和熵主导(硬多边形)的两类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然而,这些基于高度简化模型体系的认知难以直接推广到熵和焓效应可比拟的实际二维分子体系。由相互作用的球(原子)和连接临近两个球的棍(共价键)组成的球棍多边形模型一方面包含了实际分子体系的更多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能够与以往研究结论直接作比。对球棍模型组成的二维多体系统的研究有望加深人们对于实际二维体系相行为的理解。
图 1、 不同边数正多边形晶体相稳定性的示意图。
ld体育网页端
(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的软物质物理科研组通过对球棍正多边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八边形)系统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一个临界边数
具有4条边的正方形正好处于临界情形,形成扭曲的四方晶格,如图2c所示。我们的分析表明,这种晶格一方面具有自相似的平移对称性,另一方面具有相当高浓度的拓扑缺陷,如图2d所示,该图中每个Voronoi元胞按照其边数进行染色。在较高温度下,这个扭曲的四方晶格直接熔化为液体,没有出现相应的硬正方形体系熔化相变中存在的六角中间相。
对于具有五条或更多边(六条、八条)的多边形,它们在有限温度下都呈现出常规的晶体形貌。通过比较不同多边形晶体的熔点,我们发现,边数更多的多边形在高压下总是具有更高的熔点;然而六边形由于相互作用和形状的完美匹配,在低压下表现出异于五边形和八边形的超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热稳定性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物理机制:高压下由熵主导,而低压下由焓主导。
图 2、 球棍三角形形成的类自旋冰相和球棍正方形形成的扭曲四方晶格。图(a)中不同颜色的框用以强调两种同构的元胞结构。从中心的原子团簇来看,每个团簇具有6个近邻团簇,因此可以以图(b)的方式映射到基于拓扑三角晶格的“4进2出”的自旋冰体系。图 (c) 展示的扭曲四方晶格具有明确的四重对称性,但从图(d)可以看出其拓扑缺陷浓度相当高。
六角相是否存在是二维相变研究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前人基于对硬多边形体系的模拟,总结出了一条唯象规律[4]:当固相和液相的局域对称性匹配或取向熵足够弱时,六角相就会出现。我们的研究发现:这条规律对于具有常规晶体相的多边形仍然适用,但在考虑具有内禀无序性的体系(球棍三角形和四边形)时则失效——这类体系在熔化过程中不出现六角相。
本文的所有结果都可以在熵焓竞争的框架下得到统一解释。由于相互作用球位于多边形顶点,形状和相互作用各自诱导的对称性在空间上相互冲突。这种冲突在边数较少的多边形中更为强烈,因此更难形成有序结构。在热力学层面,熵和焓的竞争同样存在,从而导致相稳定性由两种相互竞争的物理机制所决定。虽然这一理论框架来源于简化模型,但是它具有向更加复杂和普遍的二维体系推广的潜力。
最后,尽管球棍多边形体系相较于实际分子体系仍然是简化的,但它凸显了实际二维体系的两个重要因素:形状和相互作用。过去的研究表明[5]:不同尺度的物理体系在这两个方面具有共性时,即使单体之间的吸引力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特征,它们仍然能够呈现出相同的平衡态或非平衡组装结构。因此,我们的工作有望促进二维分子材料的系统设计和高效利用。例如,拓扑自旋冰态应当具有超出常规自旋冰模型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场景;扭曲晶格可以用于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或能带结构等。
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发表,理论物理所硕士生朱睿健同学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延颋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作者感谢与理论物理所孟凡龙教授、金瑜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韩一龙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研究生陶锟同学的有益讨论。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彭桓武理论物理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科创计划的支持,计算工作在理论物理所先进计算平台和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上完成。
正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796-x